在特朗普肇建的新关税运动中,东盟已成为受打击最严重的目标。多个成员国尽管作出重大让步,但仍面临严厉的贸易惩罚。
印尼表示,从2025年4月开始,把从美国的进口额逐步提高到190亿美元。泰国表示,愿意降低美国玉米的进口关税,并扩大对美国的天然气采购。
柬埔寨承诺,将把19类美国产品的进口关税从高达35%降至5%。尽管柬埔寨作出上述提议,但在第二轮贸易谈判后,美国仍维持对柬埔寨出口产品征收49%的关税。
这些交易定义了特朗普贸易外交的交换属性。他不仅把关税作为经济工具,而且作为政治控制手段。依赖出口的经济体面临着一个艰难选择——要么先购买美国商品,要么就面临被排除在外的风险。
但这样的花钱讨好几乎不会带来任何确定性。
当然,对于最坚定的盟友,美国对日本和韩国,强硬征收25%关税。
而越南政府高调的姿态缓解了关税压力,但并没有消除这种压力。7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将把对越南商品的关税从46%降至20%,同时维持40%的转口贸易税率。作为交换,越南将把美国商品的进口关税降至零。
毋庸讳言,东南亚国家面向美国的交易是被动的、高价值的,目的是避免受到惩罚,而不是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这种让步缺乏互惠互利。
简而言之,东盟的战略凝聚力岌岌可危。每个国家都在单独谈判并作出各自的让步,偶尔还会有相互冲突的目标。由此产生的分裂可能削弱东盟的影响力,并诱惑外部大国与其中的国家进行双边谈判,这可能破坏地区团结。尽管如此,东盟仍可以发挥规范作用,制定指导成员国进行双边谈判的原则。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都旨在保护该地区免受强制性贸易策略的影响,并促进一体化。与华盛顿的临时协议有破坏这些框架的风险。东盟国家需要拿出有效利用框架资源的政治意愿。
东盟国家的国内压力加剧了这一挑战。各国政府正在推出刺激计划,以缓冲国内经济压力。印尼宣布提供13亿美元的现金补贴和大米补贴。泰国承诺投入48亿美元用于刺激旅游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马来西亚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而越南正在考虑将增值税的减税措施延长至今年6月。这些努力旨在维持国内需求,但可能会给公共财政带来压力。
尽管如此,东南亚的治国之道已经变得更加复杂。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采取对冲策略,投资于经济多样化,积极开展南南合作。但是,如果没有地区团结和制度支持,即使是灵活的、正在改革的中等强国也会很脆弱。
东南亚国家的政策变得更加灵活,而它所面临的国际秩序也变得更加注重交易性。
“税债型”新式帝国主义
并非独有东南亚国家面临如此复杂的关税困境,而是美国有可能已经蜕变为“税债型”新式帝国主义。
特朗普政府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在 2024 年 11 月撰写了《重构全球贸易体系用户指南》,即所谓 “米兰报告”。报告认为,现有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对美国不利,提出了一套旨在重塑这些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和让美国再次强大的战略框架。
其主要目标包括:减少贸易逆差、重振美国制造业、提高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要求其他国家共同承担维护美元霸权的成本。
其基本手段是:逐步、大幅提高关税;通过强制推销美元无息世纪债,解决“特里芬难题”和美债台高筑问题,防止美元被高估而导致制造业外流和贸易逆差。
从当下特朗普推行 “对等关税” 等经济政策举措看,米兰报告中的观点和建议对特朗普产生了直接影响。
根据米兰报告,特朗普政府意图强迫对美有贸易顺差的国家购买百年无息美债,试图用这种强权手段解决特里芬难题,以摆脱美元困境。这种既要收取铸币税又要他国买单的霸蛮做法,显现出一种新型帝国主义的雏形——即以强征高额关税、强卖无息美债,以获取超额利润的“税债型帝国主义”。
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美式税债型帝国主义”的影响范围,主要是对美国市场高度依赖、能够接受特朗普“让美国再次强大”价值观、需要美国提供安全保护的国家和国家集团。
当然,在特朗普的强力推进下,“美式税债型帝国主义”有可能形成一个以美国为核心的经济、政治、安全小圈圈,却难以成为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全球化新模式。“美式税债型帝国主义”的实质,是美国主导的全球帝国体系在漫长收缩、衰落过程中的一个中间形态。
舟货满载 通江达海!ASA LINER
电话 :18929326277
邮箱 :lisa@asaliner.net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5386516号